磁盘空间不足。 磁盘空间不足。 鹤壁医学博士留学-葛均波/陈义汉院士提议推行"5+3"临床医学博士-鹤壁博士留学咨询-好予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

鹤壁医学博士留学-葛均波/陈义汉院士提议推行"5+3"临床医学博士-医学博士资讯

* 来源: * 作者: admin * 发表时间: 2020-12-16 16:57:47 * 浏览: 527

葛均波院士: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让医学生潜心做科研

  “我国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,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,医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亟待理顺”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一份提案中指出。

  葛均波院士指出,我国的医学教育包括医学院和附属医院,学生见习、实习,医生培养,往往是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哪个科就一辈子成为这个科的医生、专家。有些8年一贯制的医学生做“论文”的时间只有3-6个月,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科研。

  近年来,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“模式”,将我国混乱的4年制、5年制、6年制、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转化成现在的5+3模式,以5年制医学培养为主,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。取消了4、6、7年制的培养模式,保留了8年制的临床医学博士培养。

  但是,近来各个学校的4证合一,临床型专业硕士,临床型专业博士,科研型硕士、科研型博士等等众多体系使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。更重要的是混乱的培养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,使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。比如,对临床医生的培养5+3后完成规范化培训就可以取得医师执照就可以了。

  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又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进行一年的基础课学习,第二年进入临床进行科学研究,刚刚开始一年就面临找工作和考博士研究生,如果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,第一年重复基础课,第二年进入科学研究,刚刚开始又面临找工作,没有一段整装时间让研究生潜心科研!而两次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时间,而且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与硕士阶段没有任何联系和连续性。

  为此,葛均波院士建议,对于临床型人才5+3培养后就授予临床医学博士,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接下来的专科医生。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建议把硕/博士打通(学制4年,这样为学生节省1-2年时间,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研究),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。如果临床型博士希望进行科研工作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,毕业后具备双学位(MD, PhD)。反之,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,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,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(PhD, MD),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,使医学教育同质化。

  陈义汉:探索试行“5+3临床医学博士”,扎根中国大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

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一次“大考”,也将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。

 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今年提交《关于试行“5+3医学博士”医学教育模式的提案》。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,再一次敲响了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警钟。”陈义汉呼吁,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“5+3医学博士”医学教育模式,扎根中国大地,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。

  陈义汉介绍,医学教育作为一项终身教育,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
  医学院校教育——医学生在医学院校中接受的基础和临床医学教育;

  毕业后教育——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,在医院接受的专业化培训;

  继续教育——在完成毕业后教育后,为了顺应医学的发展,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、新理论和新技术。

  虽然世界各国均高度认同这样的连续性医学教育过程,但由于历史原因,我国的医学教育在第一和第二阶段,还存在着一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,有待进一步破题。

  以第一阶段的医学教育为例,目前突出存在的问题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学制长短不一,包括3年、5年和8年等学制。而第二阶段的医学教育,即毕业后教育的时长和学位也不统一。尤其令人困扰的是,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医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方式纷繁复杂。

  另一方面,我国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的课程体系差异明显,院校之间难以对接,与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接轨;医学教育第二阶段的认证方式也有所欠缺,迄今为止缺乏全国统一的认证评估标准。

  对照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要求,陈义汉认为,这些问题都已严重制约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,不利于推进“知识、素质与能力三位一体的全人教育”理念。

  针对上述问题,陈义汉院士建议,建立中国特色的“5+3医学博士”医学教育模式,探索试行 “5+3”学制,培养临床医学博士。我国医学院校仍然以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,在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,可有效衔接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,最终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,这适合中国国情,也与国外“4+4”学制培养临床医学博士殊途同归。

  陈义汉同时建议,可试行与“5+3医学博士”医学教育模式的配套工作体系。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灵魂,国际化课程体系是医学教育的助推器,应在充分借鉴国际课程体系的基础上,建立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医学教育平台,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创新。具体方案可以是:实行以1年强化预科教育、2年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教育和2年以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的临床实习轮转教育。此外,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,要在强化通识基础的同时,将职业素养、公共卫生和大健康等理念贯穿其中。

  此外,可借鉴毕业后医学教育国际认证体系,在“中国住院医师培训核心胜任力框架”的基础上,力推有中国特色的、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证体系落地生根。